2020年,我们的生活里多了一道无形又沉重的门——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彼此间隔离守望。门外病毒侵袭,透过门缝我们看到了渺渺众生的坚强、战胜困顿的决然和舍生忘死的孤勇,除此之外,我们还看到了平凡人家门缝里的陪伴、传承、期盼、守望、呵护与温柔的力量。
门缝是留给女儿的依恋
“妈妈不爱我了吗?每天都不陪我玩,就知道对着电脑讲话。”疫情期间,报送学生信息、召开线上班会、上网课,成为辅导员赵丹每天生活的常态,几乎不分白天晚上、周内周末。此外,担任学院党委组织员的她还要处理各种党务工作。刚满四岁的女儿从开始的不理解、哭闹、耍小脾气,到慢慢适应、体贴妈妈。现在,除了不打扰妈妈工作以外,她和自己的小伙伴大毛(大熊猫玩偶)偶尔还可以做妈妈工作的“小助手”。
门缝是留给老伴的陪伴
疫情期间,在家隔离留给人们充分的思考和学习时间。唐宗薰教授在这段时间里,完成了出版社和杂志社委托的各类审稿任务,并对《中级无机化学》教材进行修订。由于身兼学校本科教学督导,年过古稀的先生学习了各种网课软件的操作使用,开始对学校的网课进行线上听课、反馈、督导。多年的科研教学工作,让唐老师养成了早起晚睡、经常忘记按时喝水吃饭的“坏习惯”。于是,老伴的敲门声便成了每天的下课铃声,一句句不厌其烦的唠叨,便是最好的陪伴。
门缝是留给老爸的唠叨
在共青团中央“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”发起后,bat365登录平台入口团委将服务人群首先锁定在学校附属医院、附属第一医院,以及学校其他医务、后勤、保卫等一线工作人员。先后两批发布志愿者招募通知,共收到线上报名表600余份。经过筛选,两批共计218名志愿者上岗服务,对接114个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家庭。
大一学生穆玥如便是这218名学生中间的一员。小穆的妈妈是发热门诊总护士长,自疫情发生以来,由于妈妈每天早出晚归,一家难得吃上一顿团圆饭。当她看到学校发起的志愿者招募通知,第一时间就报了名,随后便开始了“白天上网课学习,晚上开网课辅导”的白加黑生活模式。与此同时,难得能与女儿独处这么长时间的父亲,也开启了自己的“奶爸”模式——有一种口渴是老爸觉得你渴了,有一种饿是老爸觉得你饿了,有一种幸福叫“胖并幸福着”。
门缝是留给爱人和宝宝的等待
“如果奇迹有颜色,那一定是中国红”!王云侠副教授将这句话写在《有机化学》课程PPT的首页。她在课上展示了大量抗击疫情中使用的检测试剂、消杀用品、防护物资图片,这些物品的原料成分、制备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和材料科学知识,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,增强学生抗疫信心。打开摄像头她是严师,即使是网课学习,她依然坚持按时上课、到点下课、不定时点名提问,保证线上教学质量;关闭摄像头她是慈母,用满眼的爱意陪伴着两个孩子和爱人,享受着这忙中偷闲的居家时光。
门缝是留给三代人的传承
对于毕业班的同学来说,2020年的寒假很可能是人生中最后闲散无忧的时光,既没有学校的考试作业,也没有工作成家后要面对的各种压力。也正是这样,能够让她们安心完成自己多年未完成的小心愿。大四学生李嘉艺是一名学生干部,被免试推荐至同济大学攻读硕士。学习加学生工作,充斥了她满满当当三年的大学时间,因此自己一直懊恼于不能陪伴家人。即使在看着自己长大的姥姥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,也不能常陪伴她左右。漫长的假期能够让她跟着妈妈习练出一手好厨艺,终于如愿以偿,每天都能给姥姥、姥爷做一桌子他们喜欢吃的家常菜。姥姥最喜欢吃她炒的红烧豆腐,而嘉艺说自己炒的不如妈妈,妈妈却说她永远炒不出姥姥当年炒的味道。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姥姥家所在的小区,已经开始叮叮咣咣的棚户区翻新改造,而这一盘红烧豆腐却在几十年的光阴中常做常鲜。
门缝是留给天南海北的牵挂
疫情期间的大学校园严禁学生以任何理由返回校园。空荡荡的校园中,你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人挎着大包小包各种广告袋,或是高高低低抱着一摞书,或是拎个大扳手冲进公寓楼,她不是逛街归来的小姐姐,不是收废品的大叔,也不是小广告上的开锁小哥——他是你们的辅导员。高瑞程老师也是这其中的一员。宿舍的门本是见证一室温馨、一室吵闹、一室奋斗的宿舍“第七人”,上学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推一把、踹一脚、摔一下丝毫没有感觉,现在却成了一种回不去、不可及的牵挂。
门缝是留给所有师生的安心
疫情期间的“化材楼”真是“性情大变”,以前熙熙攘攘、灯火通明好不热闹,现在却每天空空荡荡、门可罗雀。“顺境不惰,逆境不馁,以心制境,万事可成”。“化材楼”与师生们心照不宣的安静下来,各自修心,等待着开学那天在疫情的逆境中挑战新高。“化材楼”像一座灯塔,在守望着师生们归来。门卫大叔穿行其中,每天三班轮值、喷药消毒、刷卡登记,他是我们的“守灯人”!
门缝是留给仪器设备的无声呵护
从寒假开始,实验测试中心孙伟老师平均每周要来实验室2-3次,即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间断过。因为,除了家里那位“神兽”外,“化材楼”里还有他的几个“嗷嗷待哺的宝贝孩子”——世界三大厂商不同规格的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。由于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矫正,所以他必须每周来上几次,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的同时,也帮助解决老师们一些特殊的实验问题和提供测试服务。此外,孙伟还是学院的工会主席,为了保障顺利开学复工,他早早为全院教职工购置了贴心的防疫用品。疫情严重期间,汽车没办法进入到校园,他便与工会其他老师用自行车驮、用手拎、用箱子抬,全部运回了““化材楼””。无论是熟悉的老师同学,还是陌生的保洁门卫,还是那一台“高冷”的大型仪器,都在彼此的呵护中烙上了三个字——“化材人”。
一幕幕门缝里的世界,虽然平凡,但是让人心动
原文链接:
学习强国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712836141041155576&t=1588058519095&study_style_id=feeds_default&showmenu=false&pid=&ptype=-1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single&from=timeline&isappinstalled=0